请输入

看《巴士逃生》如何用“伪科学测试”撬动用户心智,实现广告突围

作者: Sixian

在超休闲与益智类游戏称霸移动游戏市场的背景下,《巴士逃生:交通堵塞》(Bus Escape: Traffic Jam)(以下简称《巴士逃生》)成功切入细分赛道。

在游戏中,玩家需在交通拥堵场景中规划巴士路线,解决停车难题。游戏将色彩匹配机制与空间推理结合,形成"上手容易,精通困难"的挑战曲线。通过对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的精准捕捉,《巴士逃生》成功构建了差异化的游戏体验,实现用户量与收入双增长。

但《巴士逃生》的火爆并非仅仅源于游戏设计,真正支撑其持续获客的,是其广告投放对目标用户心智的精准渗透。


一、应用概况

(一)应用信息

cas-img

巴士逃生:交通堵塞(Bus Escape: Traffic Jam)

停车解谜的终极挑战!这款游戏能够激活大脑,磨练策略思维,是解谜爱好者的不二选择。

  • 开发商:ABI Game

  • 发布日期

    • Google Play 商店: 2024-09-16
    • Apple App Store: 2024-09-21
  • 分类:游戏 / 益智 / 脑力益智

(二)数据表现

  • 预估下载量:310万+(过去 30 天)

  • 预估收入(IAP+IAA) :170 万美元+(过去 30 天)

  • 评分

    • Google Play 商店:⭐4.4/5 | 48200 条评论

    • Apple App Store :⭐4.7/5 | 60865 条评论

(三)相似受众竞品

物品分类:连连看3消除游戏

Goods Puzzle: Sort Challenge

Car Jam: Escape Traffic Puzzle

公车逃脱:塞车游戏

Bus Out

Bus Out

Bus Frenzy - Traffic Jam

Bus Frenzy - Traffic Jam

Color Block Jam

Color Block Jam

二、广告策略

(一)推广分布

  • 投放趋势

《巴士逃生》投放趋势

  • 素材类型占比:
    视频 图像 可玩广告
    33.00% 0.54% 66.46%
  • 广告素材中,三分之二以上为可试玩广告,占比高达 66.46%;视频类广告占 33%,图片类素材极少。由此可见,《巴士逃生》主攻“试玩先行”,用互动体验带动转化。

(二)地区投放策略

  • 核心市场(Tier 1)
    美国 加拿大 日本
    36.66% 6.56% 4.98%
  • 高增长市场(High Growth)
    巴西 印度 土耳其
    7.37% 5.11% 3.54%

(三)流量渠道

  • 主要流量渠道:
    Applovin Mintegral Bigo
    76.63% 22.28% 0.39%
  • 主要流量子渠道:
    Sudoku.com - Number Games

    Word Cross - Word Puzzle Game

    Mackolik Live Score | M Scores
    5.82% 4.64% 3.74%

(四)广告创意洞察

吸睛开场(Hook)

玩法展示(Demonstration)

行动召唤(CTA)

《巴士逃生》广告创意

“脑力测试”

《巴士逃生》广告创意

动画形象的爱因斯坦

《巴士逃生》广告创意

游戏玩法

《巴士逃生》广告创意

明确的CTA

广告以“测试你的大脑类型”为噱头,暗示受众“游戏中最先出发的巴士的颜色能够揭示你大脑最活跃的地方”。这一设定踩中了用户对“自我认知”的好奇点,像是把益智游戏包装成了心理测试,勾起用户的兴趣。

随后展示游戏的实际玩法——操作蓝色巴士优先驶出,随后动画版“爱因斯坦”登场,告诉用户“你是额叶型大脑”。虽然并无科学依据,但轻松有趣,形成“问题-行动-反馈”的闭环体验

这一互动设定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收获情绪价值,提升留存意愿。

  • 直观展示游戏玩法:通过“完成‘脑力测试’”,简单明了展示了游戏的实际玩法,即使没有明确的提示,观众也能快速理解谜题——引导巴士驶出,解决停车场的堵塞问题。

  • 及时反馈:呼应了开头“脑力测试”的设定,把游戏结果巧妙地和测试内容挂钩,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:提出挑战 → 做出反应 → 得到结果。

  • 情绪满足:即使只是虚构的测试结果,也能带来心理满足感,鼓励受众进一步参与。

三、总结与启示

《巴士逃生》的广告以轻度挑战切入,通过暗示脑力测试与游戏玩法之间的逻辑,让观众自行思考并跟进互动。

这种方式为视频广告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:制造悬念、引发思考、推动参与,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的停留时间和转化意愿。

与其直接灌输信息,不如留出空间让用户自己“对号入座”。例如“你选的颜色说明你的大脑哪一部分更活跃”,比硬性讲解更容易唤起用户的好奇心和参与欲。

此外,广告中的角色设定也起到了辅助作用,像科学家这类熟悉且值得信赖的形象,能在不需额外解释的情况下,增强内容的可信度与吸引力。

上一个
老牌游戏如何实现广告常青?《Township》投放策略全解析
下一个
这支“街头采访”广告,助《Royal Kingdom》登上热门榜
最近修改: 2025-05-30